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时间:2018-07-20 08:37:40 宏观经济学 我要投稿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目前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看,虽然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和政策导向性更强,且体系庞大、学派林立,离学生现实生活“更远”,使其成为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的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1 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较为年轻,学派多,分歧大,且理论性、政策性更强,其“舶来品”的特征也使其缺乏现实存在感,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理程。案例教学法引进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相同,宏观经济学也是采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是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分析去阐释相关经济学原理。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中更强调变量的内生性和分析方法的动态性,涉及的模型也更加复杂,目前大多数国内宏观经济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更多地运用了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这使得宏观经济学变得更为枯燥难懂,既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也影响到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实践,通过案例的阅读能够使社会阅历简单、实践经验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增加其对宏观经济理论的感性认识,使得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不再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案例教学的真实性特征增强了宏观经济学的现实存在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1992 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国内开始逐渐流行并为人们所接受。 作为“舶来品”,宏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政策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无论从我国国情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看,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尤其是通过引入本土案例,介绍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经济热点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认同感,使得宏观经济学不再是“他山之石”。

  三是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作为分析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其涉及市场和主体更多、研究的领域更为广泛、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庞大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时间较短,学派林立,对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学派在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他们往往拘泥于某一学派或某一问题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将不同章节、不同学派、不同经济问题中的理论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案例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经济实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由于现实经济问题大多错综复杂,案例的分析、解决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加以运用,因而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解决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

  1.2 案例教学有助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自学难度大,因此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课后作业练习等方式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的目的。然而,讲授式教学也有其缺陷:一是讲授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演变为知识漫灌的填鸭式教学,出现“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学得快,课后忘得也快”和“知识听得懂,题目不会做”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二是讲授式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而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看,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而且还要求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从当前的教学实际看,有必要对当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具有学生主体性、突出启发性、高度互动性和结果多样性等特点。它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将学生纳入案例情境,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既有利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当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只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要发挥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不仅要对案例教学自身进行发展完善,还要注意其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工作的协调配合。

  2.1 要注意本土案例的开发

  要发挥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必须对案例教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 案例教学涉及环节众多,其中精选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开展情况,加大对本土案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更强调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更强调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寻找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政策建议。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国内教材案例缺乏,引进的多恩布什、萨缪尔森和曼昆等人编写的外文版教材都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为背景,案例内容也多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国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提出这样的困惑:这些经济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实践中能否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发本土案例资源,精选学生熟悉的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经济学思维去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的习惯。第二,微观经济学诞生的时间早,可供选择的经典案例多,如“蜜蜂与果园”、“灯塔的故事”和“公共地悲剧”等。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可供使用的经典案例相对较少,因此也需要广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积极进行挖掘。

  借鉴西方国家开发经典案例的经验,我国开发本土教学案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挖掘。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济理论,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济思想,加以梳理、挖掘便可成为很好的宏观经济案例素材。例如,我国古代的“本末论”是关于财富观和经济结构的典型案例,“富国之学”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典型案例、“善者因之”(即实行自由放任的方针)和“通轻重之权”(即实行国家调控的方针)争论则是我国古代关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之争的典型案例。二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中挖掘。如用“愚公移山”来说明经济的发展方式、“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说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用我国过年的消费习俗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来说明消费理论等。三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提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实践,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可利用我国上世纪90 年代的软着陆来说明AD—AS 模型,用民工潮、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来说明劳动力市场相关理论,用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关系、一路一带战略等来说明相关国际经济问题。

  2.2 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和配合使用

  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特征,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它们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意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区分,明确其作用、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要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使用。当前,就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而言,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由于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结合紧密,因此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在当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由于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其实二者之间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还是教学素材的要求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首先,二者的教学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举例教学本质上是讲授式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其次,二者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求学生的高度参与,而举例教学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不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再次,二者的教学流程不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吃透理论,精选案例;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分析案例,做出判断;讨论案例,相互交流和点评总结,深化案例等五个步骤[4],其重在启发、讨论和总结而非描述。而举例则只需要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并做适当分析,不需要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也不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协调。最后,二者对教学素材的要求不同。案例教学要以案例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因此其对选用的案例的要求较为严格,要求所选案例要全面、完整、权威、典型和更具开放性,而举例教学对素材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可以是一句话、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选取例子比较随意,来源比较广。不同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不能很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不能按照案例教学的步骤和流程规范进行操作,案例选择随意性大,重案例呈现,而轻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二是要注意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各种方法只有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如果离开其它方法单独使用,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宏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但它也需要讲授式教学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其在设施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深度不足等缺点也需要讲授式教学予以弥补。因此,在强调案例教学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实际,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发挥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案。

  2.3 要注意做好教学配套改革工作

  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教学工作的改革与之相配套。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要积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积极实现教学主体地位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只是听众,课堂交流互动环节少。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其实质上则是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实现学生由被动“授受型”学习方法向主动“研讨型”学习方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互动,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研判和讨论中来。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二是要积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的是知识讲授者、课堂组织者和疑难解答者的角色。案例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性的下降,相反,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且要做好案例的遴选、组织、呈现、分析、引导和点评工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教学工作需求,明确角色定位,积极实现从讲授者、解惑者到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

  其次,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案例教学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采用案例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大纲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时设置普遍为48—54 学时,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组织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等工作。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和讲解,案例教学无从谈起。因此,为顺利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在课时分配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一些改革。一是可以适当增加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授课学时。 二是可以考虑增设宏观经济的实验课程,在实验课中开展案例教学。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1.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

2.对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思考论文

3.对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4.试论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5.关于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浅析的论文

6.编码技巧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宏观经济学论文

8.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