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时间:2018-05-17 20:20:37 经济学 我要投稿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1

  考点: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

  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和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

  (一)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和人口流动问题

  二战后,大规模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满为患。

  (p143)在 195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有2、75亿人,占当时7、24亿城市人口的38%,而在1990年,世界是城市人口达到24亿,其中6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到20xx年,21亿以上,或者66%的世界城市人口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从三方面说明:

  (1)城市膨胀问题。

  (2)由于城市发展过度,过尤不及。

  (3)迅速城市化的主要后果之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严重。

  (二)发展中国家的乡-城移民与经济发展

  1、乡-城移民的目标:向城市提供所需的劳动力,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刘易斯两部门理论模型;

  2、乡-城移民的结果:不是促进经济发展,而是引起了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

  城市的劳动供给远远大于劳动需求,引起了城市的严重失业,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

  1、托达罗的观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

  2、迁移决策——在获得城市高收入职业的可能性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失业之间进行权衡;

  3、迁移与城市失业率关系:反向关系;

  4、实证结果: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由于预期收入的改变,促使了他们的迁移,在实践中得到了实证支持;

  5、评价: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与就业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该模型所做的分析确实对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与就业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第二,发展中国家应当重视农业的开发和农村的综合建设问题。

  第三,消除由于工资补贴等引起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理顺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注:消除城乡间的差别。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2

  考点:财政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职能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包括所有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和结构有关的措施。

  财政政策包括收入与支出两大方面。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相应的储蓄额也比较小,投资率比较低。收入水平、投资率、储蓄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回忆以前的内容。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维持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储蓄和投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中,发展中国家除了维持政府的经常性开支以外,还担负了社会投资和社会保障、充分就业等一系列沉重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政府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这是依靠任何私人投资者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如果不努力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中政府储蓄的份额,那么维持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新增资金投入往往会落空。因而,财政是发展中国家集中财力的重要手段。无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处在发展的哪一个阶段,财政政策工具都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一)资源配置职能

  1、传统经济学理论

  主要是从市场机制来说的。虽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存在着所谓“市场失灵”的问题。例如,市场经济通过内在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经济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但是,市场经济的有效配置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理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例如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市场效率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信息完全的假定之上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的特点往往并不是完全竞争的。作为现实经济中的市场不如说是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作为其基本特点,从而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并不能达到市场经济理论所声称的那种资源配置效果,也就是说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另外,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效果也会对经济活动主体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这里主要是从外部正效应而言。

  例如,如果养蜂场靠近果园,一方面果园的存在使蜜蜂得到更多的花蜜,另一方面蜜蜂传授花粉又有益于果树的生长,这是一种外部双重经济效果的例子。仅仅通过市场价格的机制,将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具有外在性的产品的生产上,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价格是扭曲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因而有必要通过政府干预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其中财政政策工具无疑是政府干预最重要的手段。

  但市场作用一般不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除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要提供稳定的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外,政府还必须在经济中提供许多关键性的投入。

  ☆2、发展中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

  (1)投资人力资本;

  主要是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政府在这中间应起到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从主要以仅能维持生存的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过渡到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的过程中,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的作用怎么强调也是不过分的。由于教育本身的性质,单纯依靠私人部门解决教育发展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说教育是政府发挥作用重要领域之一。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得到资金,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2)投资基础设施;

  政府应当提供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和水力等工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一国经济的成功与失败。

  所谓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公共设施——电力、电讯、自来水、卫生设施和排污工程、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煤气和天然气的供应等

  ②公共工程——公路、大坝、灌溉及排水工程等

  ③其他交通部门——城市间铁路、城市间交通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为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它还在减轻贫困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方面产生重大效益。

  (3)支持风险性投资;

  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投资风险很高,但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都可能很高,但这些项目所需资金大,投资风险高,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往往不能成功。而对于个人来说,风险更大,所以一般不会实现。所以这就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必须兴办国有企业,直接进行投资,而是强调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对风险投资给予支持。比如可以在信贷方面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和方便,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方面,也可以由公共部门首先创办风险项目,待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转让给民营部门等。

  (4)保护资源和环境;

  比如为了防止水患,兴建大型水利设施,为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为了降低环境污染,支持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利用等。

  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几个主要方面,但是仅从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来说,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二)收入分配职能

  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财政的分配功能不仅表现在对整个国民收入

  在国民经济的整体角度上的分配和配置,也表现在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个个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从理论上虽然市场机制可能达到一定的效率,但是市场经济并不能保证经济分配上的公平。这是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不相容的,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对收入分配进行一定的调节。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途径主要是:

  (1)税收和转移支付。

  (2)社会救济。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通过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缓解以至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三)稳定经济职能

  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就是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私人消费、储蓄、生产和投资发生影响,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经济稳定包括多方面的含义:用保证经济的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的稳定,保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四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是通过税收来获得经济来源的。如果没有收入,那么支出活动就无从谈起,所以研究税收问题是财政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3

   考点: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内容

  1、经常性开支;

  2、经济活动服务开支;

  3、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

  4、利息支付;

  (二)主要问题

  1、公共投资增长慢;

  2、经常性支出庞大与不足的矛盾;

  3、补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

  4、生产补贴过高;

  5、军费开支过高;

  考点: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一)关系

  1、在发达国家,金融政策一般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同义语来使用;

  在发达国家,金融政策或货币政策主要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来使用,它的执行者一般是中央银行。它主要是用来调整经济活动。

  (1)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有三:第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进行经常性的微调,它是由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是向商业银行购买还是出卖政府债券,以此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调节经济活动水平。第二,调节银行的准备率,也就是规定银行吸收存款中的多大的比率可以贷放出去,有多大的比率必须作为准备金留在银行系统。 对银行的储备率进行调节被认为是一个严厉的措施,对经济的影响过于剧烈,因此不能经常使用。第三,决定贴现率,即决定基准利率,通过利率高低的调节控制投资、从而调节经济活动水平。

  在发达国家,人们所说的金融政策也经常是指:货币政策当中最主要的公开市场业务。

  (2)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从繁荣到衰退,萧条到低谷这样一些状态。

  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当经济存在大量失业和生产能力过剩时,政府应努力扩大经济活动水平,但存在过度需求、通货膨胀时,政府则应当努力缩小经济活动。也就是经济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时,货币当局应努力增加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和消费,使人们购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从而经济活动扩大,失业减少。

  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应当时缩小或降低货币供给量,使利率提高,降低投资水平,削弱过度需求,从而降低经济活动水平,使过热的经济恢复稳定的增长速度。

  只有在发达国家,才把金融政策当做是货币政策的同义语,各种金融市场与货币市场都是比较完善,对于央行所采取的任何一项措施,都能够通过市场的调节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政策这一术语有更多的含义。

  (1)现状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金融机构,发展各种金融和证券市场的任务。由于经济发展依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所以发展中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是不发达的,也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也极不健全,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从而就不能很好地执行货币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些市场不完善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货币政策,同时央行也不能够很好的监督相关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内容广泛;

  不仅包括利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还应当包括设法扩大金融资产规模,发展货币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健全金融机构等长期金融发展问题。——金融政策包括所有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发育、运行、经营效率、多样化的措施。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4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考点: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主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税收的减免等优惠措施和其它类似的财政刺激手段来刺激企业投资。第二,为政府的公共开支筹集资金,到目前为止,税收这方面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一)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则

  1、有利于发展储蓄和投资;

  2、减少对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反激励作用;

  3、把税率和税收征管能力结合起来考虑;

  (二)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内容

  1、累进税;

  2、所得税与累进个人支出税;

  3、财产税;

  4、遗产税;

  考点:发展中国家税收征收的重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税收征收的重要问题与困难——以所得税为例

  1、纳税收入的界限模糊;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许多人进行的经济活动还只是一种仅仅能够维持生存的经济活动,货币化比率很低,人们还往往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2、纳税意识淡薄;

  3、政治结构存在问题;

  4、税收征管人员素质低又缺乏廉洁奉公;

  5、征税办法不完善;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所得税征稽的核心是从工资和薪金实行扣除的办法。而在发展中国家,扣除的办法只能影响那些政府工作人员和一小部分大型企业的企业主和一部分工人,对一般人来说逃税的机会很多。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5

  考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传统观点

  1、哈罗德-多马模型为代表的资本决定论;正如我们在介绍经济发展理论时所指出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本质上认为,如果有一定的需求条件,经济增长的唯一瓶颈就是资本,所以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迅速的资本积累。在资本一产出比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的高低。

  2、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决定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这种理论特别强调扩大的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取得的巨大作用。

  3、人力资本决定论;这种理论把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划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形的物质资本和无形的人力资本。认为有形的物质资本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在经济增长发展起决定因素的是与有形资本相对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用具有递增收益的“知识”代表,它能够抵消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取得经济的持续长期增长。

  4、制度决定论;除了上面的理论之外,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创新。这种理论认为,不管是资本决定论还是技术决定论,都只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5、评价:对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过程有一定的意义,但又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单纯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现在已经证明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的严厉批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但是,它把技术进步看作是一种在经济体系之外决定的“外生变量”,限制了它的洞察力和应用价值。此外这些经济增长理论几乎都是以要素规模收益递减作为理论的假设前提的。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1、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

  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的数量增加和单纯的规模扩大,而是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知识经济带来了技术进步,则不仅仅可以带来产出的增长,同时可以通过经济的外部效应提高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带来递增的规模经济。

  2、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它说明,各国之间所存在的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主要来自各国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

  3、在国际分工中,各国不再根据传统的要素配置情况来实行专业化,而是通过对知识和人力资本施加影响来取得和强化比较优势。

  (三)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以高资本和高人力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发展中国家要取得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6

  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两个方面

  (一)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触目惊心

  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与半失业问题对劳动力影响大;

  发展中国家失业人数并不随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运动而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大军也不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失业大军那样,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被吸收进雇佣工人队伍中,而在资本主义危机情况下就被甩出雇佣劳动大军,从而起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变化的蓄水池的作用。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增长迅速,就业问题格外严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不管总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高低各对劳动力的增长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果出生率不变,死亡率下降,说明总人口在增加,当前就业产生了压力。近些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 曾经历过的死亡率的迅速下降扩大了它们当前劳动力的人数,而高出生率持续不下创造了当前的高抚养比率,同时迅速扩大了将来的劳动力。其次,生育率下降对劳动力规模和年龄结构的影响只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起作用。即使生育率下降的非常快也是如此。

  3、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在受过教育的人中间似乎更为严重。

  4、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高,并存在童工现象。

  由于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人口增长率高,青年抚养率大,新加入的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多,青年失业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将来的发展是一个严重威胁。

  (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充分问题

  1、公开失业(自愿与不自愿失业并存);

  2、不充分就业,人们(每天、每星期或季度的)工作少于他们意愿的工作时间。

  3、表面上有职业但是没有充分利用

  这些人一般既不被我们刚刚给的定义划分为失业也不被划分成不充分就业,但是事实上他们没有做什么工作。这类的现象包括:

  (1)伪装不充分就业。许多人好像在农场里或政府里全天工作,但是他们实际上可能用不着全天工作就能提供相应的劳务。

  (2)隐蔽性失业,许多人从事第二选 择的非就业活动。

  (3)提前退休。这个现象在政府的文职机关中特别明显,而且显然在增长。即使这些人身体健康,精力仍然旺盛,而且一般有一定的经验,也还是在就业的压力下被迫提前退休。

  4、被损害的劳动者,有些人可能全天工作,但是其努力 的强度和紧张工作的能力却由于营养不良或缺乏一般预防性药物而受到损害。

  5、不生产的劳动者,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7

  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不顾农业如何而竭尽全力地推进单一的工业化,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农业生产出现了停滞和衰退,工业也受此影响而没有多大进展,在农村和在城市,到处都能见到失业和贫困的人口。

  (一)对农业作用认识的变化

  1、配第-克拉克法则

  配第-克拉克法则认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越来越高。各部门的劳动力构成也是一样的,农业劳动力人数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则相反。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农业与工业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差异。

  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用于食物上的支出将减少。农业的主要作用是生产食物。因此收入越增加,对农产品和需求也就相应的减少,更多的支出用于工业品及其它。从供求关系上看,需求高的行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因此也能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工业和服务业就是这样。反之,像农业这样需求减少的行业,所能获得的附加价值也会减少。因此农业的地位是在不断下降的。

  2、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主导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

  罗斯托把一个国家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分为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的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或持续成长的阶段;

  (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在罗斯托所列的主导产业几乎都是工业行业,对于农业的重视也是相当不够的。

  3、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农业这样生产初级产品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小,不能作为重点发展部门,应首先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部门。

  1958年,赫尔希曼曾提出一种不平衡发展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投资及管理能力的限制,因此应该用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某些重点部门。重点部门的选择应该根据该部门发展的联系效应大小来定。所谓联系效应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指该部门与它购买它产出部门的联系,后者指与供给它投入部门的联系。他认为,农业这样生产初级产品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小。不能作为重点发展部门,应首先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部门。

  4、刘易斯二元结构论

  在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最有影响力的还要数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城市工业部门。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数,农业是落后的,劳动生产率低。而工业部门则是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高。经济发展主要是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大,而农业仅仅是向工业部门提供廉价劳动力,由于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业部门甚至可以在仅够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上,无限的向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小结:上述观点在农业与工业关系问题上的共同点:农业是相对不重要的,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从属的、辅助性地位。经济发展就是工业部门的发展。

  然而,随着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的停滞,以及这种停滞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种种恶劣影响暴露,人们开始对上述片面的工业化政策产生怀疑,进而来批判它们。

  5、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

  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农业进行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投入。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专门对忽视农业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批判,他写道:“尽管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农业部门,而且在低收入国家农业总是最大的部门,但除了少数例外,研究增长问题的经济学家为了集中解决工业问题,都撇开了农业。同时,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正在进行工业化。其中大部分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农业生产。某些国家以损害农业来实现工业化。只有少数国家从工业和农业中得了大幅度的增长。”由于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是有效的,任何劳动力流失,都会降低农业生产率。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农业进行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投入。

  (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五大贡献:食品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1)食品贡献,是指为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

  (2)原料贡献,是指为诸如食品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如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起国,称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工厂,最主要的产品为纺织品,纺织品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棉花或一些畜牧农业。

  (3)市场贡献,是指农民通过购买工业部门生产的诸如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的消费品,从而为工业部门提供广阔的农村市场。

  (4)要素贡献,是指农村农民拥有的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向城市工业转移。从劳动贡献角度,随着农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以后,将不需求更多的劳动力都拥挤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生产,这时在农村就可以赋予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如果城市当中工业化工业可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源。 农业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来源。

  资本贡献,就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资金来源。如果广大的农业部门能够提供收入,把收入转化成储蓄产业部门提供资本积累或资金积累。

  (5)外汇贡献,是指通过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农业生产可以节约进口粮食的宝贵外汇,如果本国农业能够得到发展,这时就不需要进口粮食,就可以减少进口粮食,为工业发展提供外汇来源。

  结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增长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在衰退时又会制约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8

  (一)两类知识

  1、技术知识(诀窍)与知识差距

  定义:在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当中,技术知识主要指实际的知识以及一些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等等,也被称为诀窍。比如生活当中人们关于健康、营养的知识,关于国民素质、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同时,技术知识还包括关于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比如建筑、工程学方面的知识,编制电脑程序的知识等等的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

  知识差距: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民中国家之间在技术知识方面的差距。

  2、属性知识与信息问题

  所谓的属性的知识是关于市场发展和运作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关键信息。比如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资信程度是判断能否给一个企业信贷,或一个企业有无资格或是否容易在资本市场取得资金的信息。一种产品的质量或信誉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是性命攸关的。一个人的工作的勤奋程度以及工作的能力的认定对一个人能否找到一份工作可能是十分重要的。所有这些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顺利运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这些关键信息,市场就不能顺利运转。

  信息不对称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缩小知识差距

  1、知识的特点及其政府作用在其中的发挥,这是首先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缩小知识差距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知识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知识的非竞争性;

  也即是说不竞争的,如果一个人利用这种或那种知识,并不能够妨碍其他人对这种知识的应用。例如今天的天气预报情况我一个人知道或让其他人知道对我所起的作用都是相同的。但是对其他商品和劳务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许多商品和劳务是竞争性商品,一个人获得或消费某种商品就会减少其他人获得或消费的机会。

  (2)知识的非排他性;

  当某些知识被公众掌握之后,该知识的创造者就不能阻止其他人利用这些知识。

  在缩小知识差距方面率先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经政府应该在其中发挥很关键的作用。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一种后发优势;这里的后发优势指的是首先发达国家把这样一些知识创造出来,尤其是技术知识。

  在缩小知识差距的过程当中,发展中国家既可以自己创造知识,也可以采用别人创造的知识。同时若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话,政府往往应当设立一些机构和制度,以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包括专利、版权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制度。它们的目的都是为革新者提供一个补偿知识创新成本并获得合理回报的机会。

  但是政府也应该处理好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的关系问题。

  另外一点,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当中所起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于一些大型的项目或工程,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尽管规模很大,但是要进行一项发明创造,它可能要投入的成本——研发费用是相当高的,这个时候企业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资金,那政府在这一方面应该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或完善的市场机制。这要求政府发挥作用。

  2、缩小知识差距的政策选择

  吸收并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国际贸易。这里的国际贸易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比如:国际上的一些直接投资,还有跨国公司的作用,这些都可以归为一个国家的广义上的国际贸易。

  现在的贸易更多的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所以贸易越来越由知识来进行推动,获得知识的机会将会增多。

  每个国家从总体来说,要扩大国际贸易,增加出口就必须建立和健全良好的产品的标准以及计量标准,检查和质量控制制度。这些实际上构成了各国技术活动的基础设施。

  由于大型跨国公司是全球知识创新的领导者,它们散布于全球的生产活动起到了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和管理经济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另一个重要途径。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9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1、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经济增长对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是一个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无法进行收入分配),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增长不能保证公平分配)

  2、经济增长与贫困的关系

  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

  关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的假说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初,居民收入分配一般较平等;随着经济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并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后期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在经济发展进入大众消费时期后回到经济发展之初的比较平等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吉尼系数值的变化曲线形状类似倒写的英文字母“U”,因此被称为倒“U”形理论。

  3、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1)人均收入与分配不平等程度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确定性的联系;

  (2)高的人均收入并不必然杜绝大量绝对贫困人口的存在;

  (3)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其他辅助活动;

  (4)世界贫困人口的相当大的部分是由所谓弱势人口组成:老人、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

  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

  1、一种观点: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替代关系。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平等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

  理由:收入分配不平等,高收入,高储蓄,高投资,高发展,税收和补贴,收入再分配。

  反驳:富人的储蓄倾向不一定高,(炫耀性的消费);

  提高收入水平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积极性的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等);

  较高的收入是劳动力进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健康,营养,教育,劳动生产率等)

  2、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

  (1)制定一套理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政策;

  (2)制定一套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财产、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分配发生良性转变的机制和长远政策;

  (3)制定一套收入再分配的政策。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10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考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

  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以及人工创造的人类生活的多种客观条件的总称。

  不仅仅包括原有自然界就存在的,而且也包括人类在后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或改变出来的另外的一些条件。这种条件是多种多样的。

  2、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是随时间不同而可能会发生改变的。所以在定义时,首先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之下来研究某一些自然资源。这个自然资源并不是指所有的目前存在的东西,而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们提供经济或生产价值的才称为自然资源。

  所有的理性人都是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自然资源也必须符合理性人的假定。

  当然,最根本的自然资源还是一些自然的因素。

  自然资源可以做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

  (1)可再生性自然资源

  (2)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

  对于不同的分类,都可以举出不同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在人类生产或者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当中,这样的自然资源的变化是稳定的,甚至变化不大,或者不变。

  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一般这些资源一旦被人们利用后,未来它的量可能就会减少,资源不可再生,称为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

  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合理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达到经济可以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3、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环境对于人类生存提供了空间和生命支持系统;

  另一点环境为经济过程和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质和能源的投入。

  随着后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经济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时候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资源的投入,这些投入就需要能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都离不开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所以环境在经济过程或者生产过程当中通过它提供生产所必须的一些物资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贡献。

  最后一点,环境还同时吸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净化。

  例如:人类生产当中可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甚至污染物,都被有效森林资源吸收,如,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充分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环境如果遭到破坏,或它的承载能力过限的话,也会约束和制约经济发展。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为灾害的存在,人们至少要进行一些生产或自救的活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就等于是限制了其他的经济活动,所以从长期和整体的角度来看,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在二十世纪末就受到了人类的广泛关注。二十世纪末的时候人类对于这三个问题是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经济增长它所带来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耗。在整个世界范围中,许多国家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大量地进行高能耗、高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给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压力。但是在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当中,我们却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对环境或自然资源付出多大的代价。

  对此,如何引发人们的思考,不能以传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它的统计方法来考核一国经济增长,一国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有关人士提出,应该从更环保的角度,从而提出绿色GDP

  绿色GDP指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自然资本的损耗而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以前的基础上只进行二个部分的扣除:一个是自然资本、另外一个是环境调整。

  真正要施行绿色GDP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这个概念主要是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说绿色GDP的提出能够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它弥补了传统的GDP统计方法,高估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从而忽视环境的缺陷。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

  要求掌握的是:在经济活动当中,环境主要是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两种最基本的服务,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投入物,同时吸收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相关文章:

1.《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2.关于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3.发展经济学的考点详解

4.《发展经济学》的考点详解

5.详解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

6.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7.自考《发展经济学》部分考点详解

8.自考《发展经济学》的考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