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论文

时间:2018-10-21 08:16:07 大学计算机基础 我要投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该文研究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本的教学理念,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满足分级教学需要并促进与其他学科专业应用的交叉融合,建设“互联网+”新形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和科技技术的发展都要求大力提倡创新创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苛刻。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各行各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材作为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教材建设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互联网+”新形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这对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使用现状及问题

  各大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老师的教学为主导,以理论课程作为核心。对市场上常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进行调研后发现,大多数计算机基础教材都是配套出版的,既包括理论教材也包括实践上机教材,教材大都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操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更新过慢,不能较好地反应IT行业最新发展技术;教材不分专业,层次性不强,缺少课外拓展,分类分级教学要求较难体现,不能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与各专业的交叉融合不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实践教材选择的案例,实用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关教学理念的运用过于滞后,不能充分应用新型教学资源。

  2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

  建设“互联网+”新形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必须结合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本的教学理念,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满足分级教学并促进与其他学科专业应用的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集多媒体、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一体。

  2.1建设原则

  2.1.1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互联网+”时代,要求从计算思维角度重新组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和人的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认知能力,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在提倡创新的“互联网+”时代,需要通过学习计算思维,了解编程,用计算思维去和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以此实现交叉创新。2.1.2满足分级教学和分专业教学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很多省份从中学阶段就开始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但由于学生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此外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直接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其教材建设就必须满足分级教学和分专业教学的需求。以专业领域应用的案例为中心组织教材,契合相关行业需求,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2.1.3注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互联网+”社会更加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教材的建设,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念,要与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站在切实解决理论和技术实际问题的角度,贴近全球行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2.1.4与时俱进,打造“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教材的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重视基础的教学内容,对陈旧的教材内容要加以改进,同时也要适当介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保证学生的学习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造“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2.2建设实践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为例,来研究“互联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具体的实践。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系列教材应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和配套习题集教材的建设。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是教材建设的主力军,教材建设初期应充分进行调研,具体的调研对象包括: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学校其他专业负责人,各专业已毕业学生代表,重点调查不同行业发展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实际需求。在深入把握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基础上,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2.2.1理论教材建设。理论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思维,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基础,多媒体信息处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前沿技术简介等。理论教材的编写,全篇都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每一章的开头都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导学,并列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章节内容在编排上进行区分,方便分类和分级教学的组织。教材中精选典型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难点进行理解。对一些学习难点和重点以及常用的实用技巧,如内存条故障排除,常见网络故障排除等,通过嵌入二维码,实现教学微课、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等数字化资源与纸质教材的关联和互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并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2.2.2实践教材建设。实践教材应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模块化,自主性的实验教学培养体系,涵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拓展实验三个不同级别,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内容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包括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Visio2010等常用软件使用,HTML开发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局域网组网和网络基础应用,其他常用工具软件如压缩软件,下载软件,安全软件,阅读软件的使用等。实践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要注意标明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学案例的选择上,精选和学生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并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如Word排版的案例,选择了入党申请书、毕业论文、宣传海报作为经典案例,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练习,选择以“我的家乡简介”作为主题,Visio工具的使用,以程序流程图作为案例。事先录制好部分案例的上机操作教学视频,并通过在纸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相关联,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每一章都安排相应的综合练习题和拓展应用题,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2.3习题集建设。习题集作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有效补充,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考试为主要目的,兼顾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例题讲解和同步练习题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历年真题为主,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将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要点进行模块化,在每个模块化的经典例题讲解之后提供大量的同步练习习题,以帮助学生切实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2.2.4配套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整合配套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上机实验素材等,打造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以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为基础的试题库,并开发相应的考试系统和自适应学习APP,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进行延伸,打造一个动态的、共享的、开放的,互动式的网络和移动教学空间,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3特色与创新

  主要特色和创新在于,教材体系完整,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满足分类分级教学的需求,难易程度适应独立学院学生,教材精选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嵌入二维码,以及新的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实现数字化资源与纸质教材关联和互动,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建设,应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促进计算机基础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不同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新形态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研究论文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4.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6.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体系研究论文

7.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论文

8.云教育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