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气》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11-14 15:03:58 课后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静气》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说“静气”

  (1)如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追逐物质生活的强烈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要适应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志气不行,没有静气更是不行。

  (2)何谓“静气”?《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静气是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庄子有句名言:“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广成子也说:“抱守神志以养静,形体自然端正。”主修静气,是贤哲士人君子入圣的入门要诀,是英雄豪杰立德立业的主要功课,是一门上乘的人生修养艺术。

  (3)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来到城下,只见到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判若无人。”面对十五万大军压境而琴声不乱,这要何等的意志力,胸怀何等的静气才能做到,难怪司马懿看不出破绽而慌忙退兵。

  (4)如此说来,静气不是放弃,不是等待,不是柔弱,更不是束手无策。静气是一种大修养、大胸怀、大智慧、大境界。

  (5)静气是一种“淡泊”的心态,是心无杂念,淡泊浮名,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修养与境界。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段美文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千古名句,无论是“淡泊”还是“宁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颐养静气。

  (7)静气是大事面前的从容淡定,是一种高明的大境界。

  (8)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来东晋,统一天下。当时东晋的军队数量远远比不上前秦,东晋国都建康一片惊恐。可是丞相谢安却镇定自若,他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派谢石、谢玄和桓尹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他只回答一句:“我以安排好了。”结果,东晋军队利用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当捷报送达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何事,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

  (9)大事当前,放纵自己的情绪无济于事,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可见,从容淡定既是处世之道,又是养生之道。

  (10)静气是一种“自定力”,一种凝练的大智慧。

  (11)定力是什么?我认为它是“行”与“识”的智慧张力。首先是能够深刻洞明世事,对所行之事的前因后果和演化轨迹规律有深度把握;其次,是能够依据这种“定见”,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具有导致正面结果产生的行动力量。培养自定力,并非www.是对人情冷漠麻木、明哲保身;对事态敷衍塞责、袖手旁观。一个人的是其活力的内涵,所表现出来的是忍耐的毅力,是智慧的修养,是从容不迫,是宠辱不惊,是临危不惧,是大智慧的体现。

  (12)宋代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静,使佛家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慧、开悟;使道家修已入静,以成金丹大道;使儒家获得睿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梯;使拳家养成“清逸大勇”的精神境界;使兵家从容不迫,胜敌于谈笑之间,所以,一个人如能控制好自己的“定力”,做到行与智的统一,自能达到一种大境界。

  (13)可见,静气不是与身俱来、天生就有的。一个人,只有掌握好了自己的“方寸胸怀”,万事面前保持一种静气,才能拥有“沐浴晨光、风拂舞动的潇洒”,才能达到“日暖风和草木幽,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境界。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16.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分)

  19.本文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那种类型的论据?它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4分)

  20.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静气”的看法。(4分)

【《静气》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养花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4-22

《颐和园》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4-22

《海上日出》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4-20

春酒课后题答案02-28

《春》的课后题答案09-06

列夫托尔斯泰课后答案04-25

《故乡》课后习题答案04-25

春望课后答案09-24

《端午的鸭蛋》课后答案11-03

当你老了课后题答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