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随想抒情散文

时间:2018-10-23 12:09:23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新年随想抒情散文

  1、放鞭炮

新年随想抒情散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人们在鞭炮声里辞别旧岁,也在鞭炮声里迎接新年。烟花鞭炮给新春佳节带来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在旧社会,无论多穷的人家,除夕、初一、破五、上元(正月十五)这四天的鞭炮总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没有了鞭炮声就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

  然而城里人就偏偏不能把鞭炮放得那么痛快。先是“禁放”,解禁则后是“指定”,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总之要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尽管如此,却仍不能减少他们的兴致。去年春节期间,长春市就曾因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浓烟使民航飞机延误。而在燃放后的第二天早晨,收破烂的老头们去捡燃放后的纸筒,竟都有数百元的收入。如此限制,还是放了那么多,真叫人叹为观止。

  既有买鞭炮的钱,又有放鞭炮的心情,却偏偏不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燃放,这是城里人在这一问题上遭遇的尴尬。

  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既没有时间约束,又没有地点限制。终于可以心情燃放了。在民俗中,除夕之夜是一定要在吃饺子前放一一挂鞭炮的,城里人有的要坐车去几公里外的指定地点燃放,这种感觉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了。对此,他们大可以羡慕农村人的无拘无束。

  可惜的是,在农村,一般人家是买不起那种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礼花”、“礼炮”的,大多数人家,不过是买上几挂鞭炮、几支烟花,打发过这几个节令,营造一种氛围,求个心理满足而已。没人禁止,没人限制,却没有钱尽情燃放,这是农村人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无奈。

  城经差别,由此可见一斑欤?

  2、雪打灯

  今年的元霄节,东北地区遭遇了三十年不见的大雪。雪伴着风,整整下了一天,夜里也没有停息。民谚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吉祥的象征。只是今年的雪下得太过了些,连交通都阻断了。“过犹不及”,这事儿弄得人们心里都不大痛快。

  家住农村,不痛快的是,晾的柴禾都被雪埋住了,因为这场雪,气温突变,直降了十几度,没有干柴烧,湿柴烟大不起火,看来,接下来的几天又要受苦了。

  而城里的朋友告诉我,因为这场雪,大街上冷冷清清,天寒地冻,他是不能携妻带子去看花灯、赏焰火了。

  记得宋玉有一篇《风赋》,讲的是大王之风和庶民之风的区别。大王之风能叫人心思澄明、清凉舒服,又能治病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而庶民之风却使人心中烦忧、风寒侵染,又生病造热,叫人口歪眼斜。看来,不只是风,雪也是一样的,是有着城里之雪和乡村之雪的区别的。

  3、回家看

  新春佳节,是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日子。当然,这个“家”绝不仅仅是户口本上标明的三口之家,更是有着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妈的那个“老家”。俗话说:“七十岁有个妈,八十岁有个家。”生身父母在哪里,哪里才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

  “春运”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就是因为人们要回家的缘故。而这股回家的洪流中,最多的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无论离家有百里千里,无论春节期间加班费是多大的诱惑,都改变不了他们回家的愿望。每年春运,总会有超载的客车发生事故,而遇难者往往大多是这样急于回家的农民工。对于他们,任何外因都不是理由,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回家的脚步。因为家里有他们的妻子儿女,有他们的父母双亲。

  而城里人却更多习惯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这种新兴的方式。他们中间,有的早就有了私家车,有的有公车可以支配,有的根本不用坐车,和父母的居所只有几步之遥。然而,他们或因工作忙,或因应酬多,或因身体差,总之会有各种借口拒绝回家。哪怕他们的父母已经准备好了满桌的年夜饭在翘首企盼。

  进城务工的农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一心向家,竟不惜以牺牲自身安全为代价:而住在高楼里的城里人,虽然和家近在咫尺,却终究不愿回去看看。原因多种多样,但也许心中唯一的障碍。

【新年随想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随想抒情散文

2.立夏随想抒情散文

3.月夜随想抒情散文

4.雨中随想抒情散文

5.婚姻随想抒情散文

6.清明随想抒情散文

7.生活随想抒情散文

8.清明随想-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