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时间:2022-05-07 13:16:07 古代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篇一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学习重点】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

  【学习要点】一、概念解析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三、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

  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

  型)

  ①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附:常见意象

  2、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答题示例: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例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浙江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参考答案】燕子 兴亡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答案】:(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如: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②分析意境型.(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④答题示例:

  例1 西 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例2 (2004年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例4:(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清空幽眇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山东济宁模拟)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案】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全国卷)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篇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描摹诗歌图景,如本词上阕有共四句,有田间桑树吐新芽,有农家养蚕,有山坡青草,有牛犊鸣叫,有夕阳斜照,有乌鸦晚归,要把这些场景描摹出来;

  (2)概括意境特点,上面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要归纳一下,如本题可从热爱田园生活入手分析;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景生情,要把情点化出来。如本题可从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方面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一)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二)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泊 岳 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1)找出三处写“月”的句子,描摹其画面内容。如第三句有明月“来”悬空江,第五句有“月弄清辉”的画面,第六句有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的画面。(2)分析画面的同时带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写景的表达效果,要一景一情地分析作答。(3)最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作总括。本题可从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

  [参考]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

  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步骤一、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

  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如[例3]中对词的上半阕的景物描摹就属于这种情况。又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的

  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 的景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可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如

  [例4]中在分析“月”的形象后,有的还要与情结合分析,有的则要与写法结合分析。 又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里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如上面[例3]中的[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这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1.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篇三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一般诗歌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

  “意”的形象,即“意象”。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分析景中情。

  一、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

  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

  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总结1:

  二、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总结2: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总结3:

  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例5 吴淞道中二首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总结4: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

  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03-01

古代诗歌鉴赏05-11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1-03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07-28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11-07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04-15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11-07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7篇11-04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7篇)11-04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设计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