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一些思考论文

时间:2022-04-22 19:06:43 作文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一些思考论文

  众所周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作文的教学安排上,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致使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

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一些思考论文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必须经过科学有序的训练,明确学生在中学各个阶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教师的作文命题、指导和评讲及学生的写作训练都要体现渐进性,并且要考虑到每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每次作文训练要达成何种能力。总之,整个高中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长期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系统性。

  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忽视基本的写作能力的训练,甚至很少进行基本文体的训练,从高一入学起就开始训练“热门”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大行其道,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致使负面作用日渐突出,导致写作能力的片面畸形发展。

  细读近几年的满分作文,大多数作文平淡无奇,且程式化痕迹明显。这反映出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写作变成了模式化的训练,针对性的指导变成了格式化的要求。对同类题材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也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形成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逐渐走出困境。

  一、构建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

  为了克服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盲目无序状态,作文教学应该有系统性和计划性,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这个系统和计划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从宏观上讲应该是高中三年的,每个阶段性作文训练的侧重点要明确,各种作文体裁、题材、命题形式都应涉及到,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的学年或学期;从中期上讲应该是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每个学期有几次作文,每种文体、题材、命题形式等可以分解为哪几种具体能力要求,怎么样把各种能力要求分布到一个学期的训练中去;具体到每次来说,应该有本次重点训练的能力目标,有具体可行的作文教案,从写前指导、批改评讲以及最后的升格提高,都要有具体安排。

  为此我们从高一开始制订3年的长期规划。高一侧重记叙文的训练,高二侧重议论文的训练,高三和高考作文命题接轨。这样安排,先规范后放开,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每种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基本写法,也便于让他们在训练中发现和形成个人擅长的文体。具体到每一个学年阶段,我们有更详细的安排。如高二上学期的议论文训练,我们侧重怎样审题、怎样确立观点、怎样拟题目、怎样选择论据(事实材料)、怎样叙述材料、怎样分析材料等方面的内容;高二下学期,我们着重训练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锤炼语言、怎样突出文体特点、怎样联系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每学期八篇作文,做到系统、全面、科学、有序。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明显的提高。

  二、落实具体的作文训练步骤。

  每次作文,我们都分成前期准备、中期评讲、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并形成文字材料,作为教研组研究讨论的原始资料,最后在此基础上编成系统、科学、实用的作文训练材料。

  前期准备。根据整体的安排,此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讨论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分头准备。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写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是涉及学习、亲情还是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提供一些好的文章或文段,分列一些好的立意和构思,选择一些典型的名言、材料或观点,给学生一些借鉴和启示。

  中期评讲。学生的作文写完后,老师通过评改发现问题,然后备课组集中讨论,个性的问题自己解决,共性的以及与本次训练目的有关的问题,集中解决。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的措施。评讲时突出某一点,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如以论文中对材料缺乏深入的分析是历届学生的通病,我们在评讲的过程中会选择这方面的例子,做具体的剖析。没有分析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有些分析又是什么样的效果,“平面”分析和“立体”分析效果又会怎样。通过多次具体事例的探析,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议论文中对材料充分分析的重要性。

  后期总结。我们把学生作文中好的题目,好的观点,好的素材、好的立意构思加以整理,形成书面文字,并附上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不仅如此,此次作文反映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突破。如对上面提到的议论文中对材料充分分析的问题,我们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一则材料围绕几个观点,怎样去具体分析;从一则材料中怎样去提炼观点。我们还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

  前期准备主要是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不致于让学生绞尽脑汁而无法动手,把写作看成是痛苦的事情;中期评讲主要是针对训练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反思悟道;后期总结主要是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积累素材和经验。一次作文训练也是一个具体系统的工程。

  三、加强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是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像作家那样深入生活不现实,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又没有成熟的思想认识。唯一可行的是加强学生的阅读,以弥补经验、思想、素材的不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尽管我们语文课时比较少,我们在高一、高二两年中保证每周一节课让学生上图书馆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每两周印发一次主题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每一学期举办一次知识竞赛,初赛为笔试,决赛采用竞答的形式: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

  配套的语文读本也是我们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要平台。每个学期开始,我们要对语文读本作一个明确的安排:哪些文章,老师必须课堂上讲解,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认真诵读,哪些文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四、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平衡发展。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综合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而应并重。”不仅如此,叶老还认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进行全面训练,使各方面能力都协调一致地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读”其实都是吸收理解,“说”和“写”其实都是表达交流。通过“听”和“读”来吸收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说”和“写”来表达交流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诗圣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民谚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叶老还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这些经验之谈都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课本,让阅读与写作同行,有意识地把写作意识贯穿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精读细品中学习语言、借鉴技巧、积累素材等,吸收提高写作能力的营养。

【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一些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论文11-14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研究论文11-14

教学中初中作文指导的误区探讨论文05-11

作文教学分类指导实践策略的论文05-11

小学的作文指导论文05-09

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策略与思考论文11-13

高中话题作文的指导05-01

高中作文指导训练05-09

高中作文训练指导05-10

寄宿制学校作文指导教学之探索论文05-12